2000年10月份

地面天氣圖
(1.6MB)
500hPa天氣圖
(1.8MB)

觀測分析:

2000年10月份------地面氣壓分佈狀況

•10月3日至5日有第一股溫帶氣旋、最強時中心氣壓1002hPa左右。
•10月7日至9日有第二股溫帶氣旋、最強時中心氣壓1000hPa左右,最終移入東太平洋。
•10月9日至11日有第三及第四股溫帶氣旋、最強時中心氣壓994hPa左右。
•同時,西伯利亞氣壓開始上升,至12日時內蒙氣壓升至1048hPa、14日南下東移。
•熱帶低氣壓28w在7日至13日間自南海南部北移。
•10月12日至15日有第五股溫帶氣旋、最強時中心氣壓960hPa左右,最終移入北極。
•同時,第二股大陸性反氣旋在高緯度東移,中心氣壓約1030hPa。
•10月15日至17日有第六股溫帶氣旋、最強時中心氣壓990hPa左右。
•同時,第三股大陸性反氣旋在高緯度東移,中心氣壓約1030hPa。
•10月17日至20日有第七股溫帶氣旋、最強時中心氣壓970hPa左右。
•10月21日至24日有第八股溫帶氣旋、最強時中心氣壓965hPa左右,最終移入東太平洋。
•颱風摩羯在22日至27日間自西太平洋移至台灣以東海域。
•同時,西伯利亞氣壓開始上升,至24日時內蒙氣壓升至1040hPa、26日中緯度通過。
•青藏高原漸漸由低氣壓變為高氣壓區域。
•同時,27日至29日新疆大陸性反氣旋迅速發展,氣壓1040hPa,30日移至四川消失。
•10月24日至31日有第九股溫帶氣旋、最強時中心氣壓965hPa左右,主要在亞留申一帶加強減弱過數次不等後消散。
•颱風象神在25日至11月3日日間自西太平洋移入南海、後東北移趨向台灣。
•29日至31日有第五股反氣旋急速在新疆形成,氣壓1030hPa,最後在中緯度通過。

2000年10月份------500hPa高空天氣狀況

1.副熱帶高壓脊
10月份脊場整體穩定而強大,東西在東經140度至160間擺動,南北擺動則為北緯20至25度間,擺動週期為5至6日。整月未有明顯位移。

•副熱帶高壓脊由1日至4日軸線位於北緯20度左右,覆蓋範圍西伸至南海,但負渦結構零碎。
•由4日至10日,脊場西退及北抬至東經140度附近,軸線北緯25度,轉呈南北向配置。
•10日至11日,東海有脊場在一短波槽後迅速發展,最後和太平洋主脊連接,勢力變強,其後又迅速東退回東經160度附近。
•13日至17日,為10月份脊場最強週期,其中心於東經170度附近位勢米接近6000,西緣延伸至越南。
•17日至22日脊場勢力大致穩定佔據整個西北太平洋,軸線南壓至北緯23度,但中心則移至東經140度附近。
•23日至28日整個脊場向西移動,西緣到達東經95度,同時軸線進一步南壓至北緯20度附近,明顯呈東西走向。
•28日至31日脊場一度斷裂及迅速東退,最後中心退至東經150度,勢力再次強大而且軸線又北抬到北緯25度。

2.西風帶
10月份初期西風帶勢力即顯著加強,槽底由北緯45度壓至35度左右,第七波波動開始進一步壓至北緯30度。

•第一波大型波動為短波槽,1日至5日間在高緯度通過,強度較弱。
•第二波大型波動為長波槽,此槽由9日開始發展,初時呈橫槽狀態,13日移至換日線時發展出長軸噴射氣流及引發第一波顯著的寒流南下,為夏秋間西風帶變化的轉捩點。
•13日至16日有第三波大槽東移。
•16日至19日有第四波,此波大槽後期更發展成完整橫流,對應地面出現入秋來第一波強勁溫帶氣旋。
•20日至24日有第五波,為短波槽,較淺,後期發展為第二波更強的溫帶氣旋。
•22日至27日為第六波大槽發展,期間伴隨第二次較明顯的大陸性反氣旋南下影響。
•26日至30日為第七波短波槽,其在低緯度通過,隨第三次較明顯的大陸性反氣旋南下影響。
•29日至31日即有第八波短波槽,其在低緯度通過並直接使象神轉向,隨第四次較明顯的大陸性反氣旋南下影響。

3.熱帶氣旋
•此期間共有三股熱帶氣旋,分別是
28w--熱帶低氣壓、摩羯--颱風、象神--颱風

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製作

Back to typhoon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