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2年2月份

地面天氣圖
(1.20MB)
500hPa天氣圖
(2.04MB)

觀測分析:

2002年2月份------地面氣壓分佈狀況

•2月1日至7日,冷高壓中心位於新彊,中心氣壓維持1048hPa左右,但高壓覆蓋範圍少,顯示冷空氣在這段時期主要滯留於中國西北部地區。
•2月7日,兩股溫帶氣旋分別在日本東西海域上生成,10日時它們合併成一東西向低壓槽,中心氣壓<986hPa。此溫帶氣旋於翌日迅速減弱及移離西北太平洋。
•2月7日至8日,冷空氣由中亞入侵,期後中國北部及西伯利亞有短時間的廣範加壓(~1040hPa)。翌日,冷空氣有小規模南下之活動。
•2月10,溫帶氣旋自日本東南方海域生成後向東北移動,13日離開西北太平洋,其時最低中心氣壓<980hPa。
•2月9日至15日,東亞高壓缺乏組織,冷空氣零星南散,華南天氣持續偏暖。
•2月13日,溫帶氣旋自日本東北方海域生成後向東緩慢移動,後滯留於堪察加半島附近直至16日,強度~990hPa。系統最後於19日離開西北太平洋。

•2月15日,溫帶氣旋自西伯利亞內陸生成後向東南東移動,18日到達日本,氣壓996hPa。其後轉東北東移動,22日離開西北太平洋,同時最低中心氣壓為976hPa。
•2月15日,西伯利亞內陸有大範圍且強勁之高壓出現,其平均氣壓可達1050hPa,冷高壓南下,19日時抵達貝加爾湖時強度達最大。此後,冷高壓繼續南下但漸漸減弱,高壓中心於20日抵達山東並準備出海,當時高壓中心氣壓1036hPa。受高壓出海影響,本港吹偏東強風,持續達6級。21至24日,高壓取東移路徑進入西太平洋,後轉化為副熱帶高壓,氣壓1025hPa。
•2月22日,溫帶氣旋自庫頁島生成後向東北東移動,最強時氣壓990hPa。25日到達國際換日線後向轉北移動,28日減弱消散。
•2月21日,冷空氣由中亞入侵新彊,冷高壓此後支配中國西北,分裂高壓則不時向東南移動,並從山東出海。
•2月27日,02w於155E附近之低緯太平洋生成,後緩慢移動。翌日增強成熱帶風暴並命名米娜,開始向西移動。
•2月27日,西伯利亞內陸有大範圍冷高壓出現,其平均氣壓可達1040hPa。

2002年2月份------500hPa高空天氣狀況

1.副熱帶高壓脊

副熱帶高壓脊中軸維持於北緯18度左右。
整月均呈連續帶狀跨越西北太平洋,振幅週期約10日,主要為東西擺動。

2.西風帶

北緯20度以上皆一直受西風帶支配。西風帶南綠介乎22至25度間,未有明顯變化。

•2月1日,東亞大槽東移出海,後分成南北兩支。不久,西風帶大致轉為短波小槽狀態。
•2月5日,蒙古105E附近有小槽明顯發展,7日時,另出現一橫槽由西伯利亞南下。
•2月9日,先前的兩槽已發展為冷渦,並分別集結在45N、140E及175E。此時,大脊建立並開始控制東亞大陸,形成東低西高的形勢。
•2月15日,另一橫槽由西伯利亞南下,同時原先在140E的冷渦正繼續在咢霍次克附近滯留。
•2月18日,西風槽已發展為另一冷渦,並移到日本海,而原先之冷渦則東移離開西太平洋。另外,中國大致仍為西風脊影響。
•2月20日,冷渦到達堪察加半島以南,東亞開始頻生短波小槽。
•2月22日,一低渦從中亞移入到達新彊,此低渦於25日併入西風帶消失。
•2月27日,冷空氣由西伯利亞南下,28日時一明顯橫槽經已建立,槽軸在50N。


3.熱帶氣旋

2月27日至28日 - 熱帶風暴米娜。

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製作

Back to typhoon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