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2年3月份

地面天氣圖
(1.21MB)
500hPa天氣圖
(2.26MB)

觀測分析:

2002年3月份------地面氣壓分佈狀況

•3月1日至4日,米娜位於西北太平洋上,正向偏西移動並持續加強。
•3月1日至5日,溫帶氣旋在日本東的西太平洋上形成,其後它向北轉西北移動,最強時的中心氣壓約970hPa。
•3月1日至7日,西伯利亞大範圍受高壓支配,平均氣壓1040hPa以上,高壓中心並緩慢移到新彊,3日後高壓覆蓋範圍縮小。冷高壓不時南下到華中後東移出海。
•3月5日至8日,溫帶氣旋自日本生成後向東轉東北移動。到達堪察加半島時氣壓達970hPa左右,並原地滯留至14日左右才進一步移入北極圈。
•3月5日至7日,米娜在菲律賓以東130E附近轉向折入溫帶,其間他一度增強成一超級颱風。米娜最後在3月8日減弱消散。
•3月7日至10日,反氣旋東移出海變性為暖高壓,後繼續東移橫過西北太平洋。
•3月7日至11日,有一次冷高壓由中亞移入的過程,取路河西走廊,後南折至東海北部高緯移出。
•3月11日至17日,反氣旋東移出海變性為暖高壓,後繼續東移橫過西北太平洋。
•3月14日至18日,有一次冷高壓由中亞移入的過程,取路河西走廊,後南折至華中移出。
•3月19日,熱帶低氣壓03w在菲律賓棉蘭老島以東之海上生成,其後他向西移動。
•3月18日至25日,反氣旋東移出海變性為暖高壓,後繼續東移橫過西北太平洋。
•3月18日至23日,有一次冷高壓由中亞移入的過程,取路河西走廊,後南折至華中移出。
•3月19日至24日,溫帶氣旋自西伯利亞向東南偏東移動,22日到達庫頁島後轉東北偏北移動,24日離開西北太平洋。系統最強時的中心氣壓約980hPa。
•3月23日,04w進入南海,其後他保持熱帶低氣壓強度。
•3月25日,04w開始轉向偏北移動,翌日他減弱消散。
•3月21日至29日,反氣旋在高緯東移出海變性為暖高壓,後向東轉東北移橫過西北太平洋,到國際換日線附近時中心氣壓一度達1040hPa。

•3月27日至29日,溫帶氣旋自日本生成後向東北後轉西北移動,移入咢霍次克海。最強時中心氣壓980hPa左右。
•3月29日至31日,反氣旋在高緯東移出海變性為暖高壓,後向東轉東北移動橫過西北太平洋,到國際換日線時氣壓在1030hPa以上。

P.S:3月中開始,溫帶氣旋都開始聯群地出現而且強度變弱,因此,我們開始只集中報告一些範圍較大及較強的溫帶氣旋。

 

2002年3月份------500hPa高空天氣狀況

1.副熱帶高壓脊

•3月1日至5日,副高呈東西向,主中心位於西北太平洋,西緣伸至南海,脊軸在19N。
•3月6日至8日,副高由於米娜北抬而東退,其中心在西北太平洋仍有相當強度。
•3月9日至20日,副高以連續單體系橫跨太平洋,型態不明顯,脊續在19N,整體勢力仍盛。
•3月20日25日,副高再呈單體狀退回西太平洋,情況類似月初時。26至27日時,副高西移盤踞南海。
•3月26日至月結束,副高覆蓋範圍再見擴大,佔據太平洋及南海。

2.西風帶

•3月1日至3日,有一割離低壓在新彊。同時,有冷渦在咢霍次克形成。
•3月4日至7日,割離的低渦東移並和北槽合併成大槽,而極渦(冷渦)則繼續在咢霍次克徘徊。
•3月8日至10日,西風脊移入東亞大陸,極渦則逐漸東移離開西太平洋。此時西風帶北部為西低東高形態,南部則大致平直。
•3月11日,一冷渦自新彊移入東亞,並發展為一支相當振幅槽。隨著小槽建立,西風帶中北部在接後幾天變得不穩定,有不少的短波形成。
•3月14日至20日間,西風帶北部蒙古一帶的西風波系統仍顯示十分紋亂,槽脊交錯,不能單獨分析。
•3月21日,西風帶終出現較顯示的形態。黑龍江有一冷渦,而日本則為一大脊。
•3月23日,冷渦已移至堪察加半島,同時東亞大槽建立,並在130E、脊則在165E。
•3月24日至28日,西風帶再轉為短波小槽狀態。

3.熱帶氣旋

1.超級颱風米娜 -- 2月27日至3月8日
2.熱帶低氣壓03w -- 3月19日至3月25日

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製作

Back to typhoon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