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2年11月份

地面天氣圖
(1.68MB)
500hPa天氣圖
(1.92MB)

觀測分析:

2002年11月份------地面氣壓分佈狀況


•11月1日,HUKO颱風自中太平洋闖入,向西北偏西移動,65KTS。
•11月1日,溫帶氣旋在日本以南及以北雙雙發展,其後北移。

•11月1日,東亞大致為高壓支配,冷高壓中心在內蒙,氣壓約1048hPa。翌日,有分裂高壓南下,本港氣溫略為下降並轉晴乾燥。
•11月3日,兩股溫帶氣旋在咢霍次克合併加強,中心氣壓達968hPa。其後隨即減弱,三日後移離西北太平洋。
•11月5日,內陸高壓大致減弱,反氣旋東移出海。本港卻因輻射冷卻明顯而在晚上降溫至20度以下。
•11月5日,HUKO颱風於晚上開始轉向及減弱。
•11月7日,貝加爾湖氣壓上升,但氣壓不超過1035hPa;稍後兩天高壓即南下減弱。

•11月7日,溫帶氣旋自中國東北發展並東移。兩日後抵達咢霍次克並和日本附近的一個弱溫帶氣旋合併,發展成960hPa之強大氣旋。
•11月7日,HUKO轉化為溫帶氣旋。
•11月10日,溫帶氣旋自蒙古發展東移,兩日後抵達庫頁島北折西屈,其後盛極(氣壓985hPa以下)而衰。
•11月12日,西伯利亞及內蒙再有冷空氣堆積,平均氣壓1030hPa,但華中華南明顯溫暖當中。
•11月14日,西伯利亞氣壓升至1040hPa以上,但高壓尚未南下。
•11月17日,冷空氣開始隨高壓南侵,到達蒙古,翌日即到達東北;而本港氣溫亦降至20度以下。
•11月18日,溫帶氣旋自日本發展並向東北東移動,翌日東移並快速移離西太平洋,最低氣壓985hPa。
•11月19日,高壓東移出海,轉化成副熱帶高氣壓,後持續為華南帶來潮濕溫暖的偏東氣流。
•11月20日,海神在關島以東海域形成,向偏西移動。
•11月20日,高壓補1040hPa再從東西伯利亞南下,並高緯東移出海。

•11月21日,溫帶氣旋自千島群島爆發加強,翌日氣壓即低過976hPa。系統24日離開西太平洋。
•11月22日,海神達至強烈熱帶風暴之程度,並轉西北移動。
•11月24日,海神開始折入西風帶,並在西風槽前加強為一股颱風,氣壓960hPa。
•11月25日,蒙古再有高壓南下,氣壓1040hPa。兩日後高壓在華東出海減弱。
•11月25日,海神轉化為溫帶氣旋。
•11月26日,日本以東近海有溫帶氣旋快速發展,大致東移,最盛時氣壓低過976hPa。

2002年11月份------500hPa高空天氣狀況

1.副熱帶高壓脊

本月副熱帶高壓脊線穩定位於20N並可見一主中心在160E之170E附近窄幅擺動。
菲律賓處有一副中心,整體常呈帶狀分佈。

2.西風帶

本月上旬至中期,西風帶為有系統的長波及大振幅之槽脊活動。
月中後期短波不穩定漸見明顯,而且西風帶南壓到30N附近。

•11月1日,西風帶為一槽二脊東移,正斜大槽在韓國以北,另外80E有烏拉爾西風脊加深移入。
•11月3日,原先的大槽被貝加爾湖南下的小槽取代,同時90E之大脊協助導引冷空氣南下。

         另外,咢霍次克海有極地高壓之滲入。
•11月6日,極高和西風脊合併,使東亞轉為二槽二脊,波幅亦變細,意味著弱冷空氣的醞釀及連續南下。

•11月8日,東亞已重新轉為一槽一脊的主勢,西高東低,冷空氣可有組織地從高緯出海。
•11月11日至14日,先前的一對槽脊已經東移減弱,西風帶變得平直。極渦在東西伯利亞處建立後維持及加強。
•11月16日至20日,極渦東移減弱,穩定形勢結束,而再轉為東高西低。
          橫槽從渦的西側伸出,配合烏拉爾脊的發展東移,橫槽轉直,冷空氣南下。
•11月21日至24日,西風帶呈小槽不穩定狀態,同時鋒區已南壓自30N穩守。
•11月25日,南北支槽位相疊加,東亞大槽得以建立,冷空氣南下。
•11月26日至28日,西風帶呈小槽不穩定狀態。

3.熱帶氣旋

1.11月3日至7日~~~~~~~颱風Huko
2.11月20日至25日~~~~~~~颱風海神

香港熱帶氣旋追擊站製作

Back to typhoon home